close

DSC_0080

 清明吃薄餅有個美麗的傳說

2015/4/6

記者李金鎗/綜合報導


   金門在清明節或冬至祭祖有吃薄餅的習俗,地區大街小巷幾個燙薄餅的小攤子,連日來可見老師傅不分日夜站在鐵盤前忙碌著,民眾大排長龍等候購買,生意強滾滾。
   
薄餅又稱春捲,  閩南多數地方還保留吃薄餅的風俗習慣,全國各地的春捲做法都大同小異,但僅有閩南地區的傳統春捲不經過油炸的,多數人都吃過薄餅,知道薄餅皮薄而柔韌,吃起來軟綿醇香。
   吃薄餅相傳是與明代節制五省的蔡復一有關,傳說蔡復一在外省署理總督時勤于政務,常廢寢忘食,他有一個非常賢惠而又能幹的妻子,看著丈夫平時讀書辛苦茶飯不思沒有胃口,飯菜總是熱了再熱,很是著急,于是她用麥子磨成粉制成皮,再把各樣蔬菜各夾一些包在一起捲起來,讓丈夫可以右手執筆,左手取食,十分方便,後世遂有吃薄餅的習俗。儘管傳說不可考,但是在清明、冬至祭祖大日子,地區家家戶戶有以薄餅孝敬祖先的習俗。
   
清明是吃薄餅的大節,一方面是祭祖、拜拜需要;這天薄餅攤子的生意就愈好,尤其到了清明節當天,攤子上吸引大批民眾在清晨(有的半夜)趕往排隊等待薄餅上市;整個上午排隊人數多到四、五十人,老師傅不分日夜都站在鐵盤前忙碌著,一手抓起軟呼呼的水麵團,五支手指不停地扭來扭去,將手上的麵團往破處甩,幾秒間就燙熟了一張薄餅,用手揭起,一片片疊高起來,按顧客需要的份量,論斤論兩來賣。一斤大約可捲18張薄餅,買回來先將每一張餅皮揭開,對折成四分之一疊好,覆上塑膠袋保持濕潤以免硬裂,吃時也較方便取用。當然還要採買搭配薄餅的各色餡料。
   
祭祖之後,一家人圍坐吃薄餅,豆芽炒青蔥、豆乾條炒芹絲、蝦炒蔥珠:::,桌上擺得黃紅白綠,每個人按自己喜好將菜夾起舖在薄餅上,最後再灑上加了細糖的土豆粉,捲成餅筒子。愛吃餅皮的,菜夾得少,瘦瘦一捲,咬下去多是麵皮餅的滋味;有的每樣菜都愛,夾一夾就裹成渾圓圓的一筒。另外還要買些調了白糖的土豆粉(花生粉)、辣椒醬才夠味。每一家的薄餅夾餡料都是大同小異,口味的差異,只在於炒菜的火候與調味的習慣而已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財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